以下是含有 中研院的搜尋結果,共1,333筆
台灣橋梁計畫預計今年及明年共邀請31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舉行系列演講與學術交流,昨天首場講座在台灣大學舉行,邀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安德烈蓋姆演講,並與師生交流互動,開啟跨國科研交流序幕。
「台灣橋梁計畫」10日舉行開幕式,總統賴清德致詞,肯定該計畫搭起台灣與世界合作的橋梁。他說,政府將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支持高等教育國際連結與人才培育,為台灣培育更多諾貝爾獎得主,並為世界和平、繁榮、福祉及永續做出貢獻。他期盼台灣的大學可成為知識創新的全球夥伴。
隨著金融自由化,國人把錢存到海外、買海外債券、股票等金融商品已日趨普遍,國富統計這份存量數據告訴我們,台灣全體所持有的國外金融性資產在112年底已達新台幣92兆元,其中家庭部門也達14兆,海外金融性資產占比已逾四分之一。
曾擔任過台灣大學校長的楊泮池,現今每一項頭銜也都分量十足:中研院院士、生策會副會長、肺癌權威、台大醫學院教授、鑽石生技投資公司董事長,產、學、醫、研多重舞台同時演出,卻始終掌握節奏。
國內新興宗教「宇宙彌勒皇教」教主陳金龍遭爆成立秘密詛咒群組,要求信徒集體以意念攻擊前總統蔡英文、現任正副總統賴清德、蕭美琴等政治人物,內政部證實接獲檢舉,已經啟動調查。對此,媒體人林裕豐透露,法律上有一種叫迷信犯,但能不能成立,在法律上還有些爭議。
本著經濟學者靠實力、低調作風,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葉俊顯2個月前轉換跑道,接任國發會主任委員,成為AI行動創新內閣2.0的一員。曾有過政策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借調六年的經驗,葉俊顯對產經政策及建言研究並不全然陌生,這是政院團隊會找上他的原因之一;他不熟悉的是AI內閣1.0已勾勒的政策框架,及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的人脈關係。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今(8)日舉行紀念國父孫中山160歲誕辰、成立60周年慶暨第60屆學術著作獎贈獎典禮。董事長吳伯雄親自頒獎,表揚4位學術界傑出得主,其中人文社會類得獎人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蘇聖雄、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劉碧蓉;自然科學類得獎人為長庚大學醫學系醫預科主任吳嘉霖及台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鄭皓中。
國防大學校長劉志斌上將昨日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雷祥麟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備忘錄,象徵雙方正式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共同推動雙邊學術研究與交流。
不到40歲的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郭建志,憑藉對研究的熱情與堅定信念,在量子網路、分散式機器學習、路徑規畫與流量工程等領域,展現出色研究成果,今年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成為資訊領域備受矚目的新秀。
雲林縣北港武德宮供奉天官武財神,每年參拜人次逾800萬,香火鼎盛,為宣揚財神信仰,5日發表新書《武德之靈祕見聞錄》,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學、中正大學、中山醫大等11名學者採訪,記錄36位武德門徒信仰事蹟,希望匯聚台灣宗教專家學者共同深耕,讓更多人深入認識財神信仰的內涵。
葉老師聽了顧先生所有的課,畢業後再回校旁聽,前後六年,記下了八本筆記,無論到哪兒,隨身攜帶,是她教學工作和生活奮鬥中的力量。她時常想把太老師所論詩歌本質、美學精髓、品評鑑賞及創作方法都整理出來。多年後,她做到了。首先是簡易小本《駝庵詩話》之問世。然後與顧家小女兒顧之京合作,陸續出版顧先生的文集、文論。在台灣也發行了厚重兩大冊《迦陵學詩筆記》,上冊「詩學」、下冊「詞曲」。讓我們這些追尋老師、時而學習之的老學生,有幸循跡進入太老師深厚的學問與才情,溫習葉老師從年輕到老,為詩歌奔騰的心靈。捧讀後也才了解,這師徒二位曠世奇才,奇的是什麼?甭提功名利祿,著述創作也不在話下,卻是他們傳承古典詩歌神髓,奉獻一生的使命感!
總統賴清德4日出席本報「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台北場論壇時指出,美國有美國的Golden Age,台灣也該有自己的黃金年代,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的就是把錢留在國內自己管理,同時吸引國際資金來台,透過資金與國際交流的加乘效應,可讓台灣更加繁榮。言簡意賅點出台灣迎向黃金年代的路徑。
氣候變遷影響,台灣高溫日數連年增加,中央氣象署擬修《氣象法》,將「高溫」列入「災害性天氣」,未來可依法發布高溫特報,相關單位可依此擬定「高溫假」。交通部3日說明,預計11月預告修法草案二個月,後續會報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
受極端氣候衝擊,高溫天數逐漸增加,立委提案修正《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各單位可據此擬訂高溫出勤標準,但交通部尚未提出修法草案。交通部3日表示,贊成高溫假的方向,中央氣象署預定本月預告草案,待預告期滿、交通部報請行政院審查、核定,最快明年完成立法。
全球都受到極端氣候衝擊,台灣也不例外,一年當中的高溫天數逐漸增加,立委提案修《氣象法》將「高溫」納入災害性天氣,讓各單位可依此擬訂高溫出勤標準。交通部說明,由於各界意見多,預計本月可預告草案,並有2個月預告期,送交通部通過後報給行政院。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2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來自兩岸及國際多地的學者齊聚探討抗戰與戰後秩序議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呂芳上認為,學術研究應回歸史實與理性,政治應盡量少干預,唯有恢復兩岸學者的自由交流,才能讓歷史自己說話。
台南歸仁沙崙是繼南科之後的重要產業聚落,南科四期也可望落腳於此,政府喊話未來將是大南方新矽谷。但歸仁畜牧場共52家,沙崙周邊即有14家,吹南風飄豬屎味、吹東北風瀰漫雞屎味,民眾質疑哪裡像「新矽谷」?農業局指出,針對沙崙14家已向中央提報離牧計畫,約需7億元經費,若獲中央支持才可望啟動,現階段仍是力求減少臭味。
台南的南山公墓見證台灣400年來歷史興衰與人文演變。為守護南山公墓珍貴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價值,籌備多時的「南山國家墓葬歷史生態園區促進會」2日成立,重量級公民團體及學者紛紛響應加入,期望透過民間力量與政府合作,推動南山公墓轉型為兼具歷史意義與環境教育價值的「國家級歷史生態園區」。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2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與會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前研究員呂芳上在受訪時強調,政治不應干涉學術研究,唯有兩岸學者持續交流,才能真正理解彼此與還原歷史真相。他直言:「如果一直關閉交流,互相不瞭解,是件很不可行的事。」
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亮點,但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吳介民今天(1日)示警,半導體越好,台灣有一群人相對更貧窮,可能有三四成老百姓相對貧窮化,產生對民進黨體制的不滿,如果民進黨不痛下決心好好處理,2028年失去政權就在眼前。